龍魟圖鑑建構中
紅龍 學名:Scleropages formosus 紅龍的色彩要能完全顯現一般要2-3年,有些還要更久,成熟後包括鰓蓋、鱗片、胸鰭都呈現紅色,且色調與產地、品種、水質、餌料都有關 |
![]() 紫底 |
![]() 湯匙頭 |
![]() 細鱗框 |
|
過背金龍 學名:Scleropages formosus 原產於馬來西亞,此品系的龍魚成熟後,帶金屬光澤的鱗框可達背部的第六排鱗片,因此稱為「過背」,眼框為紅色或黃色,吻鬚較短,鱗底有多種色彩,分別為紫色、金色、藍色、綠色等,通常以藍色的人氣最高 |
![]() 藍底過背 |
![]() 藍底過背 |
![]() 金底過背 |
紅尾金龍 學名:Scleropages formosus 原產於印尼,魚體成熟後鰓蓋呈古銅色澤,鱗片的光澤可達第四排,部份可達第五排(稱為高背),通常頭部及第六排的色澤為暗褐色帶綠色,價位較過背平實許多 |
![]() 高背紅尾金龍 |
黃尾龍 學名:Scleropages formosus 即一般市面上所稱的2號紅龍,鰓蓋及嘴部,沒有紅色的斑紋,且鱗框呈淺黃色 |
![]() |
青龍 學名:Scleropages formosus 為東南亞分佈最廣的品種,成熟期較早,抱卵數也多,故產量較大,魚體呈銀灰色略帶綠色的色調,鱗框不明顯但帶點淡淡的粉紅色,其中以鱗片帶有紫色的最為名貴,體型較短小,個性溫馴,較易混養 |
![]() 青龍 |
珍珠龍 學名:Scleropages formosus 珍珠龍(英名 Barramundi)為澳洲的龍魚,左圖為常見的珍珠龍,而市面上少見的為星點珍珠龍(學名leichardti,英名southern saratoga),較為大型,可達90cm以上 |
![]() 珍珠龍 |
![]() 珍珠龍 |
![]() 澳絒星點珍珠龍 |
非洲黑龍 學名:Heterotis niloticus 與其他洲的龍魚有很大的不同,體色暗沉,無鬍鬚,尾鰭較小,無牙齒,吃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及小魚小蝦
|
![]() 黑龍 |
銀帶 學名:Scleropages formosus 身形扁長,頭大尾小,幼魚背鰭染有粉紅色,成魚在人工飼養下極易掉眼 |
![]() 銀帶 |
黑帶 學名:Osteoglossum ferreirai 外型與銀帶相似,幼魚體色呈黑色略帶黃條紋,成長魚體的黑色會漸漸消失而成為銀白色略帶淺青紫色,各鰭均呈藍黑色,白子俗稱為雪龍,非常珍貴 |
![]() 雪龍(黑帶白化) |
![]() 黑帶幼魚 |